屏幕纵深:绘画里的数字革新

 

2024.03.23-2024.05.19

“屏幕纵深”,聚焦于成长在电子屏视觉经验里的一代艺术家。不同于对“屏幕一代”绘画作品的常规解读,本次展览强调出屏幕之纵深。屏幕并非一个平整的界面,对纵深的探讨沿着两条不同的线索展开。纵深,既说明任何艺术表达都有其历史,又显明了背后那个具体存在的主体。因此,展览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细致的分析将它们缝合进新兴绘画领域中数字革新的演进史。纵深,勾连起被主流叙事隐蔽起来的连续性。绘画中的屏幕美学不指向任何一种定论,每张画作都会延展出一条新的思维之线。11位令人瞩目的新兴艺术家携他们的“屏幕”迈入具有纵深的展厅空间。“屏幕”上所闪现的景象,仍将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绘画里的数字革新在继续,屏幕的纵深,亦始终在拓展。

 

 

自上世纪末开始,屏幕逐渐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年轻的艺术家即成长在电子屏所带来的视觉经验里。这些视觉经验孕育出“屏幕一代”易于识别的整体特质。他们的作品里有类光谱的色彩配置、图层式的空间效果。技术的幻象浮现在屏幕上,那是另一重“现实”、另一种“自然”。然而,代际定位的术语无意服务于某种断代式的历史研究,亦不曾过度强调其社会学的意涵。屏幕一代,乃是探入屏幕纵深的观察镜头,它可以变焦:在微距端,它平等地在意每一宗个案;在广角端,它抽离出来去辨析那些或隐或显的线索、各式明认及误认。绘画里的数字革新便在远与近的往复间显明了它复杂却迷人的样貌。 屏幕纵深在历史之维度上延展。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屏幕一代,濡染于历史终结的话语、全球一体的构想中。他们对基于屏幕的视觉经验进行着数字考古。劳家辉自童年起便沉浸在数字化的世界里。由于计算机算力匮乏,早期渲染技术生成的图像暴露出各式荒谬的细节。纯色背景失掉了空间感、形状边缘生硬锐利、内在图像相对模糊......劳家辉提炼出失真的美学。他还拟制出一个虚拟艺术主体“劳大伦-LODTALAD”并以该身份创建“流派”团结起数字视觉的新生代。类似的拟制也可以在钟慰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的作品里见到。他以耦合(coupling)的逻辑使数据结缔为有力的肉身组织。画中的“信息生物”不再是像素化的,而是近似于人的存在。吴凌昊笔下的主角同样具有生命的灵气。但其肉身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却找不到已知的对应物。抻长的弧线、突兀的触角、撕扯的孔洞谱写出一首迷幻曲风的电子乐。再到爱尔兰籍华裔艺术家杜京泽这里,炫目的光色简约为克制的灰度。在绘画和数字技术之间是一片质地细腻的“灰域”。跨语际生存的杜京泽借由屏幕超越东西方的差异,获得世界公民专属的自由。技术加速干预着经典的图像,从仿真到逼真再到超真,屏幕之上的显像在升级。由感官至理智,再从心到手,屏幕一代的语法逐步建构起来。

 

屏幕之纵深使绘画者对赛博自然进行写生、对“我”进行深剖。技术改变着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内观的图景。侯⼦超让自然和人造景观相对,使古老的绘画行为和新兴的电子图像对峙。借此,屏幕与自然、数字及模拟展开了一场追逐,总是有一方过度或欠缺,总是不均衡。在由算法演绎生成的赛博自然里,主体皆为数据对象,卷入并深陷技术的漩涡。不同于更早一代人直截了当的批判,屏幕一代以屏幕之幻释放私欲,从而解除欲望的辖制。侯佳男将过剩的物质转译为象征性的符码,讽刺着已经被异化为表演的社交。那些给人带来愉悦的事物却转瞬即逝,留下的却是无尽的虚空。不安感隐藏于华丽且光鲜景观内。那景观先由数字建模,再通过绘画技术使屏幕视象转至布面。康好贤观察的“镜头”同样对准名流的社交活动。他带我们深入欲望横流的洞穴,与滤镜下生存的人们相遇。充斥着肉欲的躯体,只是屏幕上的一系列符号,它们的灵魂早已枯竭。孙逸飞的“屏幕”是欲望生产、宣泄、投射的空间。其上的图像戏仿着网络上的“迷因”(memes)——带有幽默和嘲讽意味的图文影像组合。欲望穿过图像这条幽径,将主体投射于其上。屏幕变身为标记原始匮乏的欲望之镜。我们的经验、记忆乃至创伤在镜面的虚像里若隐若现。

 

屏幕纵深是对技术的深描,它为理解数字革新提供了一重语境。技术的运行不可脱离物质载体。拥有前卫技术的机器与具备绘图技艺的人类,创作主体并非二选一。屏幕担当了人与机器间的那个界面。技术恰是在屏幕的纵深中才显示出它的能力和限度。饶维懿从泛滥的图像之流里截取各类符号戏谑地揉捏出一团魔幻的虚构体。新创造并不令人感到陌生,但其低保真的质感却暗中默许了干扰的发生。屏幕上的模糊、抖动、色相偏离意味着系统的故障。它带来一个神秘的、聚焦于某个不可知原因的技术瞬间。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以及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冯志佳假设出一道非人主体的视线介入图像。原本经由视觉神经推演出的焦点不再存留,余光成为了新的视域。微观的序列单元拆解了平滑的线条和块面,参差的锯齿揭露出技术系统的偶然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些是故障的特征。邵丰田并未执着于抵抗技术,他另辟蹊径,寻找介于技术愿景和手动执行之间的张力。他将人工智能从神坛推下,也让自己走出主观意图的牢笼。对绘画的判断由此得以激活和更新。他让渡出掌控的权力,让技术的创造性和生成性迸发出“展演物质性”(performative materiality)。过剩的技术蛮力涌动在画面的感性结构内部。 屏幕纵深蕴藏着希望。如今,屏幕一代的视觉谱系已然趋于成熟,但仍保持着不断的版本更新。这场展览既是一次深度的回望,更是彼此间关乎未来的切磋和试炼。屏幕一代保持着清醒,他们抵御着数字形而上学和非物质拜物教的侵蚀。那拥有纵深的屏幕正清晰地映射出结构性变革和创生的奇点。

                

 

《水果花园》149.9×149.9cm,布面油画,202
《水果花园》149.9×149.9cm,布面油画,202
《被“序列”化的两个⼈和五只⻦》220x200cm,布面丙烯,2024
《被“序列”化的两个⼈和五只⻦》220x200cm,布面丙烯,2024
《晚风贼》80x60cm,布面丙烯,2023
《晚风贼》80x60cm,布面丙烯,2023
《美好生活的独白》200x160cm,布面丙烯,2023
《美好生活的独白》200x160cm,布面丙烯,2023
《过路目标的地树马闪现》150x100cm,布面丙烯,2024
《过路目标的地树马闪现》150x100cm,布面丙烯,2024
《心灵游戏》175x127cm,亚麻布丙烯2023
《心灵游戏》175x127cm,亚麻布丙烯2023
《杏》,17x15cm,纸本彩铅,2022
《杏》,17x15cm,纸本彩铅,2022
《三角形的花》,100×200cm,纸本彩铅,2018
《三角形的花》,100×200cm,纸本彩铅,2018
《圆形的花》200×100cm,纸本彩铅,2018
《圆形的花》200×100cm,纸本彩铅,2018
《透明的愿望》150×180cm,布面丙烯,2024
《透明的愿望》150×180cm,布面丙烯,2024
《幽灵》60×50cm,布面油画,2024
《幽灵》60×50cm,布面油画,2024
《新衣_240131》40×30cm,布面油画,2024
《新衣_240131》40×30cm,布面油画,2024
《新衣_240131》40×30cm,布面油画,2024
《新衣_240131》40×30cm,布面油画,2024
《宇克西斯与阿尔帕西奥斯》90x120cm,布面丙烯,2021
《宇克西斯与阿尔帕西奥斯》90x120cm,布面丙烯,2021
《阅读》170x140cm, 布面油画,2023
《阅读》170x140cm, 布面油画,2023
《平板生物#1》30x40cm,布面油画、光固化树脂,2023
《平板生物#1》30x40cm,布面油画、光固化树脂,2023
《平板生物#3》30x40cm,布面油画、光固化树脂,2023
《平板生物#3》30x40cm,布面油画、光固化树脂,2023
《我在20230730》120x90cm,布面丙烯和档案级颜料打印,2023
《我在20230730》120x90cm,布面丙烯和档案级颜料打印,2023
《蓝景二人图》190x280cm,布面丙烯和档案级颜料打印,2023
《蓝景二人图》190x280cm,布面丙烯和档案级颜料打印,2023

展出作品

艺术家:杜京泽

            冯志佳

            侯佳男

            侯子超 

            康好贤

            劳大伦

            饶维懿

            孙逸飞

            邵丰田

            吴凌昊

            钟   慰

 

策展人:王将

 

出品人:黄子龙

展览现场